A-A+

省长相当于古代几品官

更新:2025-02-24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巡抚(三品)也是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

巡抚(三品)也是相当于如今的省长。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正二品: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总督官衔略高于巡抚,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北周与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抚之事,系临时差遣,“巡抚”亦未成为官名。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隋唐时期,现在的省长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四品官,最高是从三品,因为当时宰相、十六卫将军是正三品。省长要低一级。元明时期,现在的省长大致相当于当时的从二品。因为当时的侍郎(各部副职是正三品),所以相应升半级。

清朝时期,现在省长相当于当时的二品或者从一品,最低不会低过从二品,因为当时的总督、巡抚是一品或者二品大员,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所以省长要比当时的总督、巡抚低半级。

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巡抚”是什么时候

最早的巡抚出现在明朝,是明代创立的一种新型政治制度。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在地方上沿用元朝行省制度。但没过多久,老朱意识到集一省行政、军事、司法于一身的行省对中央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不利于中央集权。元代的一个省最高长官就叫行省,是行中书省职权的简称,掌管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权。

于是,在洪武九年便废除行省制度,代之以“三司”,即管行政的承宣布政使司、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这三个机构各自独立,互不统属。

三司并立的体制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加强了中央集权,但这一体制又使得“三司”之间彼此掣肘,遇到事情互相推诿,难以统属,造成了国家机器运转不灵,地方行政效率十分低下的严重问题。

随着社会矛盾加剧,内忧外患的不断出现,权力分散、削弱的地方机构更加暴露出气弊端,因此,强化、集中地方的权力又成了历史的必然,巡抚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发展并形成制度的。

扩展

省长——布政使

市长——知府

县长——知县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j9jn31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