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率公式
摘要:折射率定义式n=sinα sinβ折射率的补充公式1、n=c v;c指的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指的是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2、n=1 sinC;C指的是该介质的临界角。什么...
折射率定义式
n=sinα/sinβ
折射率的补充公式
1、n=c/v;c指的是光在真空中的速度,v指的是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
2、n=1/sinC;C指的是该介质的临界角。
什么是折射率
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薄,即镜片中心厚度相同,相同度数同种材料,折射率高的比折射率低的镜片边缘更薄。折射率与介质的电磁性质密切相关。根据经典电磁理论,εr和μr分别为介质的相对电容率和相对磁导率。折射率还与频率有关,称色散现象。光由相对光密介质射向相对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可发生全反射。
负折射率
负折射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问题是近年来国际上非常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当电磁波在负折射率材料中传播时,电场E、磁场B和波矢k三者构成左手螺旋关系,因而负折射率材料又称为左手性材料(left-handed materials)。Veselago1968年首次在理论设想了左手型材料。Pendry在1996年与1999年分别指出可以用细金属导线及有缝谐振环阵列构造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同时为负的人工媒质。2001年,Smith等人沿用Pendry的方法,构造出了介电常数与磁导率同时为负的人工媒质,并首次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微波波段的电磁波通过这种人工媒质与空气的交界面时发生的负折射现象。尽管初期人们对Smith等人的实验有许多争论,但2003年以来更为仔细的实验均证实了负折射现象。
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
同一单色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不变而波长不同。以λ表示光在真空中的波长,n表示介质的折射率,则光在介质中的波长λ'为:λ'=λ/n
绝对折射
n=sinγ/sinβ
设光在某种媒质中的速度为v,由于真空中的光速为c,所以这种媒质的绝对折射率公式:
n=c/v
在可见光范围内,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它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
光在等离子体中相速度可以远大于c,所以等离子体折射率小于1。
同一媒质对不同频率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对可见光为透明的媒质内,折射率常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大,即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通常所说某物体的折射率数值多少(例如水为1.33,水晶为1.55,金刚石为2.42,玻璃按成分不同而为1.5~1.9),是指对钠黄光而言。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