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言字旁加一个召念什么字?

2022-09-22 12:31:17 精选问答 阅读 208 次

网友回答

言字旁加一个召是【】字,拼音读作:zhào

“诏”字的解释

1.告诉。2.诏书,古代皇帝颁发的命令。

诏念什么字

一、基本释义

1.告诉。

2.诏书,古代皇帝颁发的命令。

二、详细释义

〈动〉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诏,告也。——《说文新附》

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礼记·曲礼》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教导告诫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庄子·盗跖》

多分其教诏。——《吕氏春秋·审分》

又如: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wWW.583316.Com

皇帝下达命令

诏使儒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优诏奖瑞。——《明史》

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征召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管子》

又如:诏期(征召的日期)

召见

诏伊尹于 亳( bó)郊兮。——《后汉书·冯衍传》

宣扬

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

报告

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不以诏。——《礼记·檀弓》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

故礼有摈诏。——《礼记·礼器》

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离骚》

〈名〉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

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

诏即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捧诏恸哭。

出密诏示之。

又如: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南诏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诏”,自言 哀牢之后。——《旧唐书》

又如: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相关词语

赉诏的意思:颁赐诏书。

特诏的意思:帝王的特别诏令。

迁诏的意思:迁徙之诏令。

花诏的意思:古代用以赐爵或授官的诏令。多用花色绫纸所写并套以锦袋。

纶诏的意思:即诏书。

丹诏的意思:词典解释: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

涣诏的意思:谓帝王的恩诏。

山东诏的意思:《汉书.贾山传》:“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丹凤诏的意思:词典解释:后赵石虎以五色纸为诏书,衔之木凤口,以颁行天下。见《晋书.石季龙载记》。后因以“丹凤诏”泛称帝王诏书。

尺一诏的意思:诏书。

口诏的意思:皇帝的口头诏令。

对诏的意思:犹对策。

待诏的意思:1.等待诏命。2.官名。汉代征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金马门,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唐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宋元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诏”。

待诏公车的意思:待:等待;诏:诏命,皇帝发出的命令;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举人被称为公车。在公车官署随时准备皇帝召唤。

应诏的意思:1.接受诏命。2.魏晋以来称应帝王之命而作的诗文。如三国魏曹植有《应诏》诗,唐杜审言有《望春亭侍游应诏》诗。3.古代官名。

帛诏的意思:写在帛上的诏书。后泛谓诏书。

还诏的意思: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诏书中的违误过失。

墨诏的意思:皇帝亲笔书写的诏旨。

摈诏的意思:对宾主双方作介绍的人。

诏黄的意思: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相关句子

1、后又由知州王钦应诏辟荐赴朝.

2、因此,一个人深思应诏词,是为了以完全的诚挚和来自他们的心底深知其真意而宣告它们。

3、朝觐者应继续大声诵念应诏词直到宰牲节当天在阿格白投石时结束。

4、这是因为太师应诏汉禅,马上会弃旧换新,将要乘玉辇金鞍的预兆啊。

5、石应诏,他怎么敢对王爷如此,王爷毕竟是天家后裔,要审讯自有宗人府来过问,怎么轮得到他这个皇陵镇守太监!

6、事情到了现在,一切都风吹云散,石应诏已经被锦衣卫抓了起来,以后也不会再有人平白打咱们的主意。

6、酷猫写作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

7、至此,谢安以“世道未夷,志存匡济”应诏。

8、大门忽然间被推开,几十名皂衣大汉簇拥着石应诏昂然而入。

9、他也知道,石应诏目前和内宫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曹化淳走的很近,所图谋的便是重回大内或者外放做镇守中官。

10、石应诏虽然不想给自己找什么麻烦,但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紫禁城或者到别处做个镇守中官。

11、石应诏其心当诛,乱匪大兵压境,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却将朱平安麾下的一百多名劲卒挡在城外。

12、司礼监已经连续来了几封书信催促石应诏尽快解决朱聿键,信中更是明言,崇祯皇帝将对各地镇守中官进行适当调整。

13、心灵清静绣带飘,仙风道骨月轮高,成就真根苗,他年好应诏,顶戴赴蟠桃。

关键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