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木字旁加一个敫念什么字?

2022-08-28 05:28:12 精选问答 阅读 207 次

网友回答

木字旁加一个敫是【】字,拼音读作:xí

“檄”字的解释

1.檄文:羽~(古时征兵的军书,上插鸟羽)。2.用檄文晓谕或声讨:~告天下。

檄念什么字

一、基本释义

1.檄文:羽檄(古时征兵的军书,上插鸟羽)。

2.用檄文晓谕或声讨:檄告天下。

二、详细释义

〈名〉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动〉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相关词语

走檄的意思:1.紧急发送文书。2.紧急文书。

飞书走檄的意思:迅速地书写文件。

鱼檄的意思:指鱼形檄牌。

巡檄的意思:巡行晓喻。

毛子檄的意思:《后汉书.刘平王望等传序》:“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后因以“毛子檄”为孝子不贪利禄﹐只为养亲而出仕之典实。

版檄的意思:任命官员的文书。

还檄的意思:退还征召的文书。

捧檄的意思:东汉人毛义有孝名。张奉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毛义去任守令,毛义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因此看不起他。后来毛义母死,毛义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

捧檄色喜的意思: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指接到委任官职的通知而喜形于色。

投檄的意思:投弃征召的文书。借指弃官。 wWW.583316.CoM

诏檄的意思:诏书和檄文。

蜡檄的意思:封在蜡丸中的檄文。

策檄的意思:策文檄文的统称。

笺檄的意思:犹笺记。给上级官员的书札。

移檄的意思:1.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2.发布文告晓示。

相如檄的意思:指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符檄的意思:官符移檄等文书的统称。

陈琳檄的意思:《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因以“陈琳檄”泛指檄文。

草檄的意思: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

羽檄交驰的意思:羽檄:插上鸟羽的紧急文书。比喻军情紧急。

相关句子

1, 在特殊的情况下,有些叛乱是可以传檄而定的。

2, 他竟对一个女佣人骗财骗色,干这种传檄而定之事的人,简直是禽兽不如。

3, 这支太平军的战略目的是想要打下北京城,然后把天下传檄而定。

4, 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5, 更率众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先声后实,传檄而定。

6, 通电所至,举国沸腾,谓天下传檄而定。

7, 以禅让而登上大宝,天下可传檄而定。

8, 旅顺既下,本帅提兵自天津迫京师,天下传檄而定,大业即成。1

9, 以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

10, 为今日计,当严申纪律,秋毫勿犯,任贤抚众,使近悦远来,官仍其职,民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辜,而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

11, 好吧,虽说根据黄巢入关之中,这些关中兵将们,连望风而降都谈不上,可谓传檄而定,但总的来说,这些濒临忠诚警戒值得藩镇,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12, 而前几天遇到的那些太平天国,就是正在北伐的太平天国士兵,按照历史他们的目标是要北伐,然后打入北京城,这样太平天国就可以传檄而定江山了。

13, 而现在,因为牛青篡权自立,鱼龙湾已经只有北面一带完全掌握在他手中,而靠近苍穹镇的十几个村落,完全可以传檄而定。

14, 豫州其余诸郡大多是黄巾占据,有管亥前番书信,想必皆可传檄而定。

关键词:檄